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江苏省瞄准高端和关键,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浏览量:1827 2022-08-04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齐全,产业链条长,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接下来,如何实现江苏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由大到强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面向经济主战场,江苏长期以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和支撑产业向高端攀升。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瞄准产业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提升产业整体发展实力。

    推动全省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提出,要不断加强船舶产业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衔接。

    此外,江苏还要求合力推进船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造船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船舶设计、建造、管理、服务全过程,支持建造模式创新,构建全过程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由单一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江苏聚焦高技术船舶、高端海工装备、绿色(纯电动或使用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智能船舶、特种船舶、深海锚泊及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支持骨干船舶海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船舶海工龙头企业联合优势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围绕深海勘探成套装备、多功能LNG船、油气关键装备、绿色智能船舶、远海风电场配套、海工平台关键配套等技术方向,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关键配套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2022年7月,招商局金陵船舶宣布,已研发出8000车位汽车滚装船,保证未来10年不落伍。这是该船企借力重工船舶高等研究院抢占智能船舶装备和创新技术制高点的一大举措。该船企还开发出了滚装船关键设备,填补了国产化研制空白,向军民两用方向推广,目前样机已经问世,将接受国家工信部验收。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近年来,扬州船舶工业也积极开展智能化转型探索,通过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等,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了进一步推动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良好基础。

    在招商局金陵船舶扬州公司,智能化制造已成风尚。辊道输送系统、条材生产线、管加工车间、光伏改造工程、空压机余热再利用、VOCS废气监测系统等,全部采用了智能化装配。

图片

    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介绍,公司正加快机器人的运用,“近几年随着环境改善、机械化程度提高,船舶行业已从过去的‘脏累苦’转变为现在的‘高新尖’。我们加大‘智改数转’力度,解决了新研发船型不能产业化落地的问题,在关键设备研发方面坚持国产化,牢牢将供应链把握在自己手中。”

    新大洋造船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船舶技术要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以“智能技术”推动“动力、配套与信息装备技术”更新换代,提升船舶航行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其次,要把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加快发展船舶高端制造技术,使生产效率赶上先进水平。“从目前来看,扬州广大船企要加快在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步伐。”他认为,“智改数转”体现在船舶制造的方方面面,首先需要针对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的顶层规划,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逐步探索智能制造的推广路径,推动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产业链等智能化改造;其次,要明确创新驱动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路径,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船舶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提升。同时,要不断培育创新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丰富人才队伍,创新产业生态,提高科技创新源能力。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江苏加快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深远海装备、极地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发布高技术船舶海工重大战略产品清单,加大对列入清单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力度。

    “2011年1月,《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正式生效,规定从当年1月1日起,所有建造的船舶应满足TIERⅡ排放标准;2023年1月1日起,对国际航行现有船舶提出能效指数,船舶污染物排放法规要求日益严格。”说起国际船舶制造的最新排放标准,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相关负责人说。

    减少碳排放,最关键是能源替代,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目前,航运清洁能源主要包括LNG(液化气)、甲醇、氨、氢等四种燃料,但它们普遍存在更易燃爆、腐蚀性强的特点,限制了船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使用率。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航运业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

    目前,清洁能源利用速度赶不上需求,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障碍。减排,船企是最受挑战的群体之一。“我们导入的是日本川崎精益造船模式,也很早就开始注重减排。”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对标国际排放标准来看,“中海运”船东检验一次合格率已从91.7%提高到99.2%,综合能耗下降了63%。

    近年来,中海运也在加快拓展产品线,不断推出新能源船舶。其中,16000标箱就是储备产品,该产品系国内首次采用纯电动动力的集装箱船,2022年3月由中海运母公司签订了2艘订单,明年交付。

图片

    2022年早些时候,招商局金陵船厂先后向芬兰、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交付5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7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63500吨散货船等3艘大型船舶。其中,7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是混合动力滚装船,系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短海货物滚装船,拥有多项创新性节能环保装置,能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在港口停留期间,船舶可使用总功率为5MWh的巨型锂电池储存电能,借助轴发电机和35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停泊时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

    “绿色发展方式是航运市场的大趋势。”扬州市船舶商会负责人提出,扬州船企要加快全流程“绿色脱碳”进程,“我们只有主动变、加快变,早适应早行动,严苛的国际公约才能成为又一轮发展新机遇。”

    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江苏支持太湖实验室围绕深海装备共性技术、船舶海工工业软件等开展自主科研攻关和转化应用,支持南通、泰州、连云港等地加快建设省船舶工业海洋油气装备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南通、镇江、泰州、扬州等地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研究院、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船舶产业研究院、船舶电子研究所等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与省内外高校、大型科研院所共建涉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融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2022年1月,由南通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约。

    南通是国家船舶海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船舶出口基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市规模以上船舶海工及关联企业430多家,年度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全省沿海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的主要组成,由海门区具体承建,招商局工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是服务南通市及长三角船舶海工产业提档升级的重大科研设施。创新中心将围绕全球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研究等方向,打造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产业创新核心技术,引进培养一批船舶海工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团队,带动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向高精尖领域攀升,加快培育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图片

    船舶海工是南通主导产业。江苏省产研院拥有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此次选择与南通市共建创新中心,将会促进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加快技术突破、质量提升、集群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招商局工业集团深度参与,有助于创新中心建设更加贴近市场、更好聚集高端人才。省科技厅、省产研院更大力度推动创新中心建好做实,扎实推进产业布局、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强链补链等工作;招商局工业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将在南通合力打造船舶海工产业技术高地,加快培育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创业土壤丰厚,江苏省产研院与南通有着良好合作基础。与南通共建创新中心,是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推进沿海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布局建设重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强化合作,在共同推进创新中心建设的同时,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更多创新平台落地南通,为南通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来源 | 最江苏   发布 | 创成汇-白洛雨

    底部资讯 (1).jpg

    创成汇平台

    创成汇是一家全球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平台,旨在以线上系统为服务载体,整合国内外优质双创资源,采用大数据、智慧智能等高新技术理念和互联互享的物联网先进产业模式,从而搭建起政府、企业、人才、资本、园区、创服为一体的生态链,助力各地政府打造双碳园区、低碳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助力当地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image.png至今,平台已服务政府机构338家,平台入驻创新型企业120000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20000多位,入驻深创投、英诺天使、朗玛峰创投、梅花创投、凯辉基金、毅达资本、启赋资本、星瀚资本、同创伟业、东方富海、达晨创投等国内知名机构投资人860多位,拥有超百万线上创业资源。

我们提供优质的双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三招三引(招才引智、招企引税、招商引资)、投融对接、创业孵化、科技园区运营、产业基金运营、双创平台运营和离岸孵化器等

1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