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上海“限时”、成都“停供”,常态化核酸检测还能免费多久?

浏览量:511 2022-08-29

从“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算起,常态化核酸检测已进行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部分城市降低了核酸检测频次,有城市不再查验阴性证明。而诸如杭州、合肥、郑州等地的检测频次随着疫情防控需要“忽高忽低”。当然也有提高频次的城市,包括深圳、温州等地,而天津常态化核酸检测“姗姗来迟”,从8月22日开始。

整体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经历了四月五月的“大干快上”之后,六月迎来调整期,七月八月再度趋紧。由于近几个月国内疫情“此起彼伏”,相关城市也动态调整策略——疫情来了(区域)全员核酸、疫情散了转为“常态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核酸检测费用持续下降,但包括成都在内的部分城市不再提供“免费服务”,上海也是逐月“限时”提供免费检测。

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以及免费到何年何月,这关系到亿万普通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硬杠杠要求;调整核酸检测频次是科学防疫需求;而不再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则是应对财政紧平衡的无奈之举。过去三个月以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防疫、科学、财政这三者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是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重点城市的必修课。

天津“首提”常态化核酸检测

四月以来,已有超过五十个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的天津,直到八月底才提出“常态化核酸检测”。从8月22日起,天津每七天为市民免费提供一次核酸检测服务。当地媒体报道称,如果“数字防疫”APP变橙色了,就证明检测结果7天已过期了。“下一步,进入密闭场所例如公交、地铁、商超,都需要查验核酸”。

虽然天津常态化核酸检测才刚开始,不过,今年5月至7月,天津已至少进行过9轮全员核酸检测,间隔最短的一次不到一周——可以说,七天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只是此前措施的“延续”。对于普通市民而言,相比“全员核酸检测”,目前的常态化检测“时间相对自由”,频率也降低了。 

获得“相对时间自由”的不止天津市民,自从5月份常态化核酸检测铺开以来,不少重点城市调低了检测频次,市民的核酸阴性证明“保质期”得到了延长。以武汉来看,今年4月当地闹过一波疫情,市民需要48小时常态化核酸,病例清零后不久即改成72小时常态化核酸;自6月底开始,则须提供五日内核酸阴性证明。宁波则是由两天到三天再到七天一检。

同样降低频次的还有苏州和上海。5月13日起,苏州核酸检测“三天一次”;6月13日起,转为常态化便民核酸检测。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应范围区域核酸检测。市民除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外,不再查验72小时以内阴性证明。目前上海市民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不过,进入公共场合和公共交通仍需72小时阴性证明。

重点城市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大多是在6月中下旬,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的细化。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提出“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这也为部分重点城市降低核酸检测频次,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撑。

除了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之外,还有突发疫情之后的“分类分级”应对。6月下旬发布的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疫情发生后要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合肥杭州四次调整检测频次

据搜狐城市不完全统计,除上述提及的武汉、苏州、上海之外,合肥、郑州、杭州、石家庄等地六月调低了核酸检测频次。不过旋即,合肥、杭州、郑州又收紧防控措施,调高了核酸检测频次。无一例外,在提高频次之前,三地均有阳性病例出现。

5月10日,合肥通告每5天一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6月18日,检测频率调整为7天1次;6月22日,当地暂停了常态化核酸检测;7月9日,合肥又暂定重启5天一轮检测;8月,合肥又回到7天1次。从开始到现在,合肥已四次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频率。

与合肥一样,杭州也是四次“跳窜”:4月28日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5月27日起,检测频次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6月25日起,延长至7天;7月11日起,相关区域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7月30日起,统一调至7天。

相比其他中部省会城市,郑州的防控措施是最严的。6月1日起,郑州主城区两天一次常态化核酸检测;6月27日起,进入郑州公共场所和乘坐公交查验3天内检测报告;7月15日起,检测频次又由3天调整为2天。

石家庄核常态化酸检测频次相对宽松。自5月23日起,石家庄开始每周一次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筛查;7月4日起,常态化筛查暂停,居民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不过,到了月底,当地又发布通告:自7月30日起,在全市范围内以家庭为单元开展居民每周一次常态化核酸筛查。

上面这些城市核酸检测频次降低后又升高,深圳、温州则是收紧后“再不放松”。国内最早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是深圳,从四月起,当地居民出入公共场合和搭乘公交须出示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6月24日起市民出行需持48小时阴性证明,这一措施延续至今。8月16日18时起,温州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由原来的“5天检测一次”调整为“3天检测一次”。

总的来说,近期将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调高的城市属于“例外”。在遭遇突发疫情后,中小城市一般以全员核酸来应对;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则会同时推进“全员核酸、分区管控”等措施——就像7月底武汉江夏区突发疫情后,当地实施临时性管控,其他市区并未受到太大波及。在击退疫情后,大部分城市会恢复常态,有的城市甚至会取消免费核酸检测,比如成都。

上海免费核酸检测“按月供应”

七月中下旬成都遭遇疫情,8月13日,成都发布通告称,所有风险区已全部“清零”,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点混检免费政策停止实施,从当日8时起,除重点人群和入川即检人员核酸检测费用按原政策执行外,其余“愿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按相关收费标准规定收取费用。

成都不是唯一取消“免费核酸”的城市。自7月4日起,石家庄暂停全市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筛查。通告称,有核酸检测需求的居民,按照“愿检尽检”的规定,到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测,费用自理。不过,如上所述,七月底,当地每周一次、以家庭为单位的免费核酸检测又回来了——这个措施显然更省钱,效果也没有打太大折扣。

在上海,“免费核酸检测”政策是按月、分阶段提供的——这也意味着上海保留了随时解除市民“核酸封印”的可能。上海4月份曾宣布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截至6月30日,此后,每在月中上海就通告“免费核酸截至下月底”。目前,上海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9月30日。上海的免费服务能提供到何时?这想必是每个上海市民关心的问题。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如果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取消查验核酸报告,那该城市离停止实施“免费核酸检测”不远了,反之亦然。目前,单次核酸混检费用最低已到3元,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免费的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笔的开支——哪怕每周只需要混检一次,每月也要12元。

今年五月,国家医保局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疫情防控、财政支出,成为常态化核酸检测天平两端的砝码——既要防疫,又要“吃饭”让地方政府走上了钢丝绳。显然,对于重点城市来说,疫情扩散导致区域静态管理损失巨大,这也解释了核酸检测频次居前城市的“苦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除了长沙、厦门、合肥、西安、石家庄、海口、银川、呼和浩特之外,全国重点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减收。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未爆发大规模疫情,这也就不难理解厦门为何要给渔民、渔获做核酸检测了——相比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区域静态管控的代价更大。

来源 | 搜狐城市   发布 | 创成汇-祝余

底部资讯 (1).jpg

创成汇平台

创成汇是一家全球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平台,旨在以线上系统为服务载体,整合国内外优质双创资源,采用大数据、智慧智能等高新技术理念和互联互享的物联网先进产业模式,从而搭建起政府、企业、人才、资本、园区、创服为一体的生态链,助力各地政府打造双碳园区、低碳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助力当地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

image.png至今,平台已服务政府机构338家,平台入驻创新型企业120000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20000多位,入驻深创投、英诺天使、朗玛峰创投、梅花创投、凯辉基金、毅达资本、启赋资本、星瀚资本、同创伟业、东方富海、达晨创投等国内知名机构投资人860多位,拥有超百万线上创业资源。

我们提供优质的双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三招三引(招才引智、招企引税、招商引资)、投融对接、创业孵化、科技园区运营、产业基金运营、双创平台运营和离岸孵化器等。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