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从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看自动化发展

浏览量:459 2024-11-05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了解到,当前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深度融合,不仅将自动化技术推向更高层次,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大会展览区,一款正在踢足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受到不少参观者围观。当工作人员传球后,机器人马上跑到足球前将球准确射入球门中,射中后还不忘挥舞手臂以示庆祝。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在踢足球。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凯说,这款机器人身高1.1米,体重29千克,可适应室外路面、草地、泥地等多种地形。除了常规的前进、后退、转身等动作,它还可以做俯卧撑、主动卧倒、自主爬起。

  “目前这款产品面向科教市场,同时支持二次开发。比如,通过大量深度学习和训练后,可以在居家服务、辅助医疗等多领域得到应用。”陈凯说。

  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立足自主创新,已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推动自动化技术深入各行各业。人工智能使自动化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自主决策,为自动化技术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会改变世界,要把握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发展方向,把中国的自动化技术推向更高层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在大会开幕式上说。

  清华大学教授刘云浩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时介绍,物联网是实现“感知智能”的重要载体,在人工智能加持下,今天的物联网迈入新阶段。“物联网正在从单纯的感知层面,向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迈进。”刘云浩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5800亿元,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约20.7%,生产效率提升约34.8%,不良品率降低约27.4%,碳排放减少约21.2%。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官炳政,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时表示,轮胎制造充分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知识参数化、参数软件化、软件平台化,以数字化平台驱动制造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年的工艺创新、材料创新、装备创新,实现了中国在巨型工程轮胎上的突破。

  “目前我们已经大范围应用了工业视觉技术,这种技术解决了轮胎制造过程中‘黑+黑’的问题,因为黑色材料和黑色背景不好辨别。目前我们应用这项技术,检测准确率达到99.7%以上。”官炳政说。

  本届大会以“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3000余名学术界和产业界代表参会。大会共设10场主旨报告和46个平行会议,涵盖工业互联网、脑机智能、智慧教育、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等前沿热点领域。(记者王凯)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创成汇平台

创成汇是一家全球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平台,旨在以线上系统为服务载体,整合国内外优质双创资源,采用大数据、智慧智能等高新技术理念和互联互享的物联网先进产业模式,从而搭建起政府、企业、人才、资本、园区、创服为一体的生态链,助力各地政府打造双碳园区、低碳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助力当地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