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 尺素金声丨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蜕变
浏览量:11 2025-10-28
半年即翻番!日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

从“试用”到“常用”再到“天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一个特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好用。
输入体检报告,自动为糖尿病患者生成个性化食谱;提供若干个主题词,几十秒内就能生成 PPT 大纲;输入一句诗词,即刻就能生成对应的水墨动画……
环顾四周,短短半年间,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工作搭子”“生活搭子”。
《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日益成熟,在众多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中,超过90%的用户会优先选择国产大模型。
而在商用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显现。
人工智能排程模型,可促进工序生产排程与材料匹配的一体化优化,实现钢铁产能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沉浸互动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与历史人物对话……
当前,我国已发布超1500个行业模型,覆盖50个重点行业领域、700余个场景。人工智能已具备一定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作用逐步凸显。
一个基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实力日益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
看模型,从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到深度求索,中国的模型矩阵覆盖各个赛道,在国外各种测评报告中,国产大模型性能也常在前列;
看算力,产业发展水平持续跃升,数字底座更加夯实,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看数据,我国已经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在国内主流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中,中文数据占比已普遍超过60%,为服务本土人工智能用户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仍有广阔空间。
政策给力。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释放了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鲜明信号。
前景光明。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有利于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将有效破解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用”提供强大动能。
人工智能的考场,不只在实验室里,也在忙碌的工厂车间、麦浪翻滚的田野、用户轻触屏幕的指尖。
智能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定将有力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