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客服杨女士

资讯速递 > 上海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浏览量:683 2021-01-14

中共闵行区委关于制定闵行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闵行区委六届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闵行在新的起点上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的重要五年。中共闵行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精神,结合闵行实际,就制定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主城区新征

1.“十三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闵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城市治理,破解民生难题,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圆满完成,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初步建成。综合经济实力保持领先,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21亿元,是2010年的1.9倍。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渐稳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区路网密度和公交线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末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上升至88.7%,2020年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达到10.55平方米。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政府职能转变释放活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法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扎实推进。

2.“十四五”时期闵行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上海围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做好示范引领,全面强化“四大功能”,以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建设“五个中心”为载体,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新阶段,总体处于创新开放优势显现、发展红利释放的机遇窗口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突破期,城市功能提档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深度推进期,城区治理现代化、美好生活创造的需求升级期。同时,闵行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集聚度不高,科技创新功能显示度不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务能级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变化、新要求,坚持将闵行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和上海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取得新突破。

3.“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区 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围绕“提升核心优势,深度产城融合”发展主线,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的重要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闵行贡献。

4.“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加快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自觉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转化为切实行动,激发全区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升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着眼于构建新时代闵行发展战略优势,把“四个放在”作为战略基点,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为载体,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用,贯彻落实中央、全市战略部署,全面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闵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扩大开放,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闵行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坚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着力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区样本。

5.“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的主线。将“提升核心优势,深度产城融合”作为“十四五”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提升核心优势”即依托虹桥商务区和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科技创新的显示度和贡献度,强化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深度产城融合”即以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为引领,强化城市功能,促进职住平衡,优化公共服务,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6.“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闵行区基本建成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全面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城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宜居宜业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相适应的高水平治理体系, 实现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全区发展实际,到2025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具体目标为:

——打造创新策源、产业引领的实力之城。创新开放释放新活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落地,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进一步跃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增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关键技术、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的千亿级、百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打造若干税收百亿级规模强镇、百亿级规模园区。

——打造活力绽放、近悦远来的繁荣之城。以虹桥、莘庄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引领,构建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代表上海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集聚培育国内外优秀人才,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每一位奋斗者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让闵行这方热土永远涌动蓬勃生机与活力。

——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产城融合形成新局面,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高水平职住平衡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全面提升。民生服务实现新飞跃,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医疗、养老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高。

——打造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智慧之城。数字化城区转型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未来社区加强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融入日常。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开放包容、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全国文明城区长效机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愈加彰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大幅提高,更有人文关怀、更有温情和温度的精神文化家园基本形成,市民对于闵行的归属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7.“十四五”时期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十四五”时期,闵行全力实施“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空间发展战略,以南北区域联动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以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全区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打造资源统筹、功能凸显、产城融合的空间发展格局。

“南北联动”即立足闵行南部先进制造业、北部现代服务业产业定位,发挥南北区域产业互补优势,推进资源整合、开放合作、协同创新、链条延伸,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做好开放与创新、制造与服务的联动文章。南部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包括浦江镇、吴泾镇、颛桥镇、马桥镇、江川路街道、浦锦街道、莘庄工业区。秉持制造强区理念,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强浦江两岸东西联动,依托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莘庄工业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打造高端产业引领高地。依托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等科研院所以及“零号湾”、大学科技园等,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促发展,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产业集群,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智造基地。北部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华漕镇、七宝镇、莘庄镇、虹桥镇、梅陇镇、新虹街道、古美路街道。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聚焦虹桥商务区,带动漕河泾虹桥科技绿洲、九星、吴中路、七宝、南方、莘庄等商务区全面发展,打造国际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打造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

“双核辐射”即高水平、高标准建设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与现代化主城区相匹配的城市功能,着力增强对全区城市功能品质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职住平衡,提供高水平、特色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空间形象和宜居宜业品质,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打造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 体现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水准的新型城区。

二、着力做强创新新引擎,加快提升核心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主城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统筹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功能,把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制造强区、质量强区、数字强区,围绕“4+4”重点产业,着力提升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显示度、贡献度,推进南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北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经济,以创新浓度提升经济密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8.构建完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创新体系。聚焦提升人才集聚数量质量、研发投入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端产业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等重点指标,建设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硬科技”创业、产业承载为一体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 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承载区 。整合创新资源,推进高校院所、企业、双创基地、产业基地、产业社区等多主体共建共享创新资源,打造 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共同体。健全创新链条,全面推进集孵化器、加速器、小试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科创综合体 等于一体的零号湾全要素开放式科创主题街区建设,推动各类科创中介服务机构集聚,打造高效率、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高地,构建从研发、孵化、加速到形成产业规模的科创全链条布局。开放创新平台, 支持各类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加强共性技术平台支撑,鼓励高校院所向企业开放科研设施设备,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创新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企业主导、市场驱动、多主体参与的产学研用一体创新模式,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人才集聚,瞄准“高精尖缺”,推动完善人才流动、收益分配、整合共享等制度安排,打造人才高地。营造创新生态,完善科创投融资服务,推动优质科技企业在科创板等全国性市场挂牌上市,提升科创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区域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创宜业良好环境。优化大零号湾区域管理体制,提升区域发展统筹整合能力。

9.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支持区域创新主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闵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协同联动,打好自主创新攻坚战,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领性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持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发挥创新策源核心作用。依托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主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关。支持做大做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 华东理工等大学科技园,全面提升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支持航空、航天、船舶等院所围绕航空部件、商业航天、能源装备等战略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泛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创新。 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培育扶持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促进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提升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前沿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

10.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功能。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顺畅、更高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高校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完善前瞻创新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等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能力。发挥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莘庄工业区、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颛桥向阳科技绿洲等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功能,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提升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功能,推动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构建链接国内外、辐射长三角的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市场规模。

11.保持制造业领先发展地位。坚持强基础、拉长板,增强“闵行制造”品牌影响力。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推动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聚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形成一批领域“隐形冠军”。利用技术创新、工艺改造、品牌塑造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质量提升、都市消费品升级换代,打造一批上海市及国家名牌产品。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12.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坚持高能级、品牌化,加快培育极具潜力的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增长极。聚焦国际商贸、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加快构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打造特色鲜明重点服务业集群。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法律、检验检测、会展等专业服务业发展,建设虹桥商务区法律服务产业集聚区,打造闵行专业服务品牌。推动健康医疗、养老、教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13.大力发展高能级经济业态。把握未来都市经济发展方向,推进高能级经济业态做大做强。以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支撑为根本,大力发展具有引领策源作用和强大增长潜力的创新型经济。聚焦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立足打造品牌,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能级的服务型经济。依托高品质产业园区和楼宇载体,以吸引头部企业为核心,着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强,带动力、影响力大的总部型经济。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体系为着力点,积极发展融入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更加便利自由的开放型经济。以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推进发展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的流量型经济。

14.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一批标杆企业。着力发展数字服务,推动在线经济、平台经济、跨界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创新应用,促进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培养一批高成长性、强竞争力的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推进重点园区、商务区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能设施升级。

15.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顺应新发展格局新变化、新要求,提升科创、开放优势,做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发展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闵行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积极主动开拓国内市场。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文体、健康、养老、教育、餐饮、医疗、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切实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和能级提升。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激发社会投资,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坚持高能级开放发展,以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支持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加强国际间产业技术合作,开拓更加多元化外贸市场。

16.打造彰显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立足“一南一北”战略,坚持统筹联动,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推进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莘庄工业区加强产城融合、创新协同、产业集聚,打造高能级产业基地。推进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漕河泾虹桥科技绿洲高科技总部园、漕河泾向阳科技绿洲工业互联网基地、上海航天产业基地等紧扣区域特色,集聚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资源,加快打造成为闵行经济发展新亮点。提升虹桥商务区国际商贸、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业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商务区提升能级。推进莘庄商务区、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九星国际家居建材商贸商务区、南方商务区、剑川路科创型商务区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和消费新需求,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商务、商贸、商业、科创等功能。

17.强化产业发展资源支撑。坚持“四个论英雄”导向,提升产业用地绩效。以“18+2+X”区域为重点,推动存量资源二次开发。完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开展复合功能用地等政策创新和试点。完善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机制,推进低效用地减量,落实减量化目标。 推动电气、华谊、仪电等老厂房资源盘活,老工业基地资源整合利用和吴泾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推进镇村商务园区和楼宇提质增效。

18.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集成、高效、规范,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流程再造、审批联动、数据共享,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减环节、减事项、减时间、减费用。对标世行标准,持续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工程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等事项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机制,优化企业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探索更大范围轻微违法免罚和容缺审批受理,加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19.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推进区镇事权改革,适度调整区镇两级政府财力分成机制,提高区级财政统筹能力,完善区对镇转移支付制度。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财政风险防范。加快财政金融融合发展,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提升功能定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提质增效,增强造血功能,完善分类监管,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主动用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平台,复制推广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经验。

三、着力增创开放新优势,服务融入国家战略

坚持“四个放在”,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增创闵行开放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作出闵行新贡献。

20.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坚持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推进高标准国际化中央商务区、高能级国际贸易新平台、高品质国际社区新标杆建设,提升闵行对内对外开放能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长三角总部经济首选地、国内外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集聚国际商贸、生物医药、文创电竞、在线新经济、特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法律、会计、设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打造国际化专业服务集聚区。集聚贸易平台,提升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平台服务功能,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

21.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把闵行发展放到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去谋划推动,发挥闵行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协同创新,发挥闵行科创优势,探索投入共担、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等创新举措,打通区域创新链条,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加强长三角产业协作,依托“4+4”优势产业,鼓励企业跨区域整合产业链,探索园区异地共建,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推进高端商务、国际商贸、数字经济、国际医疗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联盟,发挥联盟对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政策链的带动作用,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22.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要求,做好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发挥进博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平台作用。推动开放升级,实施精准招商,吸引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和大型央企落户闵行。推动贸易升级,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及专业贸易、跨境电商等平台,打造内外贸一体化供应商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引进一批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推动消费升级,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和高端品牌首选地。高水平承办各类经贸投资活动,提升高端商务活动承载功能。

23.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开放新优势。深化落实上海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条件。推进专业服务业开放,争取人才管理、数字贸易、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开放政策在闵行先行先试。落实金融开放政策,发展新型金融服务。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投资贸易更自由、更便利。扎实做好对新疆、云南等对口地区帮扶和合作交流工作。

四、着力提升城市新功能,推进深度产城融合

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让城市更宜居安居,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深度产城融合新格局。

24.推进两大城市副中心建设。聚焦优化功能、提升能级,提高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水平,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虹桥城市副中心要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全面提升国际社区、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文体等城市功能和生态品质,打造绿色开放共享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莘庄城市副中心要聚焦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上海主城区服务长三角的西南城市客厅、闵行南北区域发展的核心节点和闵行行政文化公共活动中心,建设上海南部城市中心。

25.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集约性、畅达性、便捷性,建设交通强区。完善骨干交通网络,推进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网络融合,加快重点区域配套道路建设,打通区域道路微循环。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实现各类换乘方式高效衔接。加强静态交通服务管理。推进智慧道路、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建设,提升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26.强化职住平衡。围绕住有宜居,坚持租购并举,推进职住平衡,促进住房发展,实现更高品质安居乐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公共租赁住房空间布局,形成分类供应体系,发挥国有企业在租赁住房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租赁住房供需平衡。扩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受益面,发挥廉租住房托底保障作用。加快征收安置房建设,努力实现在外过渡农户“三年有房住,五年全安置”的目标。推进老旧住房改造,不断提高居住品质。

27.以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城市建设发展。坚持规划引领,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城市建设发展土地保障。严格实施已批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制定主城区南部、中部单元规划,推进浦江、马桥、华漕等地区控规修编,按需编制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有序实施容积率差别化,提升城市副中心、产业转型等区域开发强度。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推进立体式高密度开发。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

28.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发展。把握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搭建闵行数字城市整体框架。提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进5G网络集约化建设并逐步实现深度覆盖。依托区大数据资源平台,构建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通数据应用瓶颈,开放区级应用场景。加强数据、网络安全管理。推进城市神经元感知设备部署,加强智能化应用平台建设,拓展形成城市治理感知体系。加强城市治理智慧化应用,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应急安全、生态环境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社区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智慧化。

29.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产城深度融合大格局谋划推动,统筹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加快撤并村撤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闵行都市田园农业片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行村级预算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稳妥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做好农民就业工作,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加大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30.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现代化。以“两张网”建设为“牛鼻子”,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云、数、网、端、安”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重构、方式重塑,全面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质效。“一网通办”要着眼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全国一流的“一体化、跨终端、广覆盖”的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服务数据仓、视频审批实验室、远程核验、智能审批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不断扩大和提升不见面办理、跨区域通办事项的数量和质量,建成“像网购一样方便”的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一网统管”要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区、街镇两级城运中台和“区级中心—街镇中心—处置网格—自治网格”四级应用建设,做实区级平台的“联和通”,做强街镇平台的“统和战”,做精处置网格的“管和处”,做细自治网格的“巡和防”。推进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打造一批实战管用的智能化管理应用场景。再造业务流程,统一治理标准,增强快速响应与高效联动处置能力,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持续加强违法建筑、高空坠物等城市治理顽症整治,加强城市精细化保洁,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安全、干净、有序的美丽闵行。

31.完善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建设与主城区相适应的一流治理城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区域化大党建。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运转的工作格局,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坚持重心下移,优化街镇(莘庄工业区)管理体制,提升治理效能。 推动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构建特色化居村德治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高质量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扩大社会参与,坚持共商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和信访工作机制,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2.保障城市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构筑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防范意识形态、经济金融、城市运行、社会稳定、网络信息等领域安全风险,加强水、电、气、防汛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优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模式,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现代治理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构建高效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应急指挥、队伍、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闵行。 推进城市安全体系智能化建设。

33.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推进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有序流动。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加强新技术手段运用,提高人口综合调控和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五、着力建设人文新品牌,提升闵行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高闵行文化软实力,塑造具有闵行特色的人文魅力、城市气质和精神品格,建设文化强区。

34.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区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坚持用正确舆论引导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闵行故事。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区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办好“修齐讲堂”等特色文化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以闵行实践丰富和发展城市人文精神时代内涵,提升闵行城市吸引力、归属感。

35.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一轴双核、一带三芯”文化发展空间布局,构建南北国际文化发展轴,推动形成虹桥国际文化发展核、七宝—莘庄艺术文化发展核,打造东西智慧双创文化带,推动南部双创示范区、马桥多元文化体验区、浦江休闲文化活力区“三芯联动”。以马桥文化考古体验中心(暂名)等重大文化设施为抓手,打造闵行艺术文化地标。聚焦上海合唱节、浦江沪剧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打造更具标识度的文化活动品牌。大力传播和弘扬具有闵行特色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培育社区文化艺术工作者,鼓励各类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发展,引导开展群众自主参与的文化活动。

36.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坚持社会效益为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做强“闵行文创”品牌。聚焦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文化艺术等领域,推动形成虹桥国际文娱、七宝文化艺术、紫竹网络视听、浦江传媒演艺、吴泾时尚创意等文创产业基地。推动文创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导入。构建全域旅游新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促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建设体育强区。

六、着力打造生态新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家园,使绿色成为闵行城市发展最动人底色、最温暖亮色。

37.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等创建。推动循环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推动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区级末端处置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38.提升环境治理成效。坚持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加大工业企业污染物防控力度,加强对移动污染源、扬尘等面源污染的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饮用水源地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工业和农村污水排放治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力度,加强农用地土壤管理保护,全面深化土壤治理。

39.优化城区生态景观。加强绿化市容建设,推进生态强区、生态惠民。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线性)公园”体系,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围绕重点区域,利用道路、桥梁、河道、绿化、建筑等载体,打造城市景观亮点。主动对接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战略。

40.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党委、政府生态环境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提高基层环境治理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拓宽公众、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

七、着力增进民生新福祉,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推进共同富裕,打造数字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1.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大就业促进力度,以稳就业增收入、保民生。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优先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服务智能化水平,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推进高质量职业培训,服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围绕劳有厚得,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4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努力保障弱有众扶。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征地养老人员保障待遇。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本市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区域医疗保障基金监管,推进落实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各类救助帮困对象全覆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双拥优抚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

43.推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有优教,推动教育高标准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学生。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全面培养体系。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扩大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水平。加快托幼一体化建设,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推进幼有善育。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完善发展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合闵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4.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实施健康闵行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努力实现病有良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城市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专结合”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医。提升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高端医疗服务辐射长三角能级。推进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完善数字化健康系统,培育一批互联网医院。

45.建设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围绕老有颐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要。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结构,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深化医养、康养融合,提升专业照护能力。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快智慧养老建设。强化“实景实训实业”型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功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八、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动员全区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成领导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

46.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是实现规划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加强政治建设,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对经济社会发展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及督促检查、问责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决策把关、综合协调,推进决策落实。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不断创造改革发展新奇迹。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基层增能减负。深化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保障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47.建设人才强区。人才是实现规划目标任务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落实上海海外引才引领性工程,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的人才和团队。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制度,实施卓越制造人才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产业人才培养和认定。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开展“海创英才”等创业大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施“春申人才计划”,推进南部科创中心人才港建设,加强国际化高端人才社区建设,加快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发展环境,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在闵行安居乐业、建功立业、成就梦想。

48.推进依法治区。法治是实现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规定,推进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等制度落实。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依法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49.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全社会同心协力、共同参与是实现规划目标任务的强大动力。强化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制度化保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发挥人大优势,保障人民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增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发挥政协优势,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提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水平。加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团结凝聚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港澳台侨海外等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为建设现代化主城区贡献力量。

50.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实。认真贯彻党中央、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按照本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等。深入研究论证“十四五”规划指标,充分体现国家要求、全市目标和闵行实际。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项目化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规划实施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力有序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区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闵行新篇章,奋力开创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闵行力量!

894100c8-0b09-48dc-9d53-a52ddae060d8.jpeg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