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客服杨女士

资讯速递 > 上海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浏览量:805 2021-01-14

中共青浦区委
关于制定青浦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青浦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更是青浦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迈进的新的五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市青浦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事关青浦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迈向更有影响力的门户城市示范城市国际城市
1.推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是从追赶迈向跨越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围绕“新青浦、新生活”奋斗主题和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区域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落实国家战略成果丰硕,紧紧围绕服务落实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构建了区域发展“1+5”战略体系,圆满完成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任务,积极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开启新篇,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预计2020年超过12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入全市前列,预计2020年超过210亿元;快递物流、绿色金融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北斗导航、会展商贸、民用航空、跨境电商、软件信息等产业平台持续壮大。城市核心功能迅速崛起,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之门”城市品牌持续打响,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形成了一批引领青浦发展、辐射长三角的功能平台,全长35公里的轨道交通17号线开通运营,崧泽高架西延伸段预计2021年竣工通车,环意自行车赛等一批国际赛事成为青浦新的城市名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教育卫生养老等资源供给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环城水系公园成为青浦人民的“生活秀带”。区域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区最高荣誉,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构建运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效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著改善,“三项整治”形成长效机制,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环保行动计划持续深入,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PM2.5浓度累计下降37.5%。党的建设质量全面增强,党建统领区域治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成效显著,广大党员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充分彰显了“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各项事业展现出新气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浦的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2.青浦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和重大战略机遇。从全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青浦作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既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冲击,也面临着我国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带来的新机遇。从全国来看,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尤其是我国正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青浦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创新竞争、产业竞争、人才竞争加剧等现实压力,也面临着国家赋予更大使命、率先承接国家战略红利的新机遇。从全市看,上海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还不够强,新动能培育、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青浦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既面临着在全市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的新挑战,也迎来了上海重点建设五个新城的新机遇。从青浦看,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进入决胜阶段,即将进入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效应不断显现,区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综合发展基础更为雄厚,但对标中央、市委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治理、城市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面向未来,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件大事,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辩证、长远地审视青浦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重大战略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创造新时代青浦发展新奇迹。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征、青浦特点的人民城市示范点,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全面增强,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枢纽城市和示范区中心城市,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窗口和实践样板。
——面向长三角的高能级城市全面建成,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城市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面向创新型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强劲,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跨入全市第一梯队。
——面向全社会的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城市文明和软实力全面跃升。
——面向国际化的高效能治理更加成熟,全过程民主充分展现,平等发展、平等参与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高水平制度性开放更显优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美丽青浦、法治青浦、平安青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展望二〇三五,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达到新的高度,城市品质更加宜居,社会秩序更加文明,创新活力更加充沛,成为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梦想之城。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届市委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为总体目标,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根本牵引,以推进高质量城市化、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路线,以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为关键支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核心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高能级城市,推动面向创新型的高质量发展,创造面向全社会的高品质生活,构建面向国际化的高效能治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加快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自觉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化为切实行动,激发全区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促进社会公平,促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国家战略优先。着眼于构筑新时代青浦发展战略优势,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为载体,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战略部署,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的核心平台、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核心枢纽,更好代表上海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一城两翼”战略布局,推动青东联动发展、青中融合发展、青西协同发展,充分激发虹桥动力核、环淀山湖创新绿核两大动力引擎,加快把新城打造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实现“两翼齐飞、三足鼎立”。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坚持“点片面”分类推进模式,加快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先行区。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大力推动服务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更好发挥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加快把青浦打造成为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人才吸引力、社会生产力的地区之一。
——坚持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立足“四个放在”,更好发挥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青浦发展实际,到二〇二五年,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放大溢出带动效应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示范点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城市核心功能显著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形成开放枢纽、创新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信息枢纽、文化枢纽功能框架,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协同构建取得新突破,引领示范区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打响“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市前列,单位产出效率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100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0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3500亿元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每年占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形成4-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8-10个百亿级产业平台。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平均期望寿命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城市吸引力和宜居度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长三角城市先进水平,建成长三角艺术中心和一所高校、两座三级甲等医院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面积持续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进一步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完备,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文化创新发展生态持续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区域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党建统领“五治协同”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城市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和社区活力进一步激活,幸福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法治青浦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三、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开放枢纽门户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充分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积极发挥青浦在示范区乃至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强化核心功能,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全面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地服务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大局。
7.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枢纽门户核心功能。着眼于提升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着力在夯基础、优环境、促联动、提能级上下功夫,全面增强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借助进博会战略平台和协同创新核心区建设机遇,加快打造开放枢纽和创新枢纽。抢抓新一轮上海重大基础功能向郊区布局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加快打造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更好承接虹桥商务区扩区效应,积极推进长三角绿色金融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贸易枢纽和金融枢纽。用好示范区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中心率先布局等新基建机遇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打造信息枢纽和文化枢纽。
8.加快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综合服务环境,积极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各部门数据共享,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市场监管机制探索创新,完善信用监管应用机制。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联动长三角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国有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利于要素流动和分工协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9.加快打造引领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消费中心城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加快打造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和免退税经济,积极发展高端消费,优化商业综合体布局,打造现代化商圈,做大做强进博会常年展平台,加快把青浦打造成为长三角消费中心城市。
10.加快打造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国际会展之都。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和虹桥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和国际会展之都,争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做强会展核心产业链,加快西虹桥及周边会展服务配套建设,落户一批国际性会展项目、知名品牌展会、高端会议论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展商、会展服务商等专业机构,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业集团,增加经国际组织认证的会展机构数量。积极推进联合国采购大会、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等项目落地。
四、全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
坚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作为最大的使命,紧紧按照市委“两翼齐飞、新城发力”的要求,自觉对标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积极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两翼齐飞、新城发力、青东联动、青西协同”空间新格局。
11.推动青东联动发展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对标率先跨入经济第一梯队、率先形成千亿产业集群、率先建成国际枢纽城市、率先成为人居品质高地、率先打造社会治理样板“五个率先”的目标,抢抓虹桥商务区扩区机遇,牢牢抓住规划引领、资源整合、产业发展、人居品质、社会治理“五个核心”,坚持路网建设、资源盘整、重点地块、综合整治先行,抓好规划研究、城市设计、项目投资、社会治理跟进,健全完善工作统筹机制、招商协同机制、要素联动机制,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镇域经济走向区域经济,将青东地区整体打造成为代表青浦的开放龙头,成为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
12.推动青中融合发展打造更高能级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对标率先打造上海之门新形象、率先打造智能智造新高地、率先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率先打造人居品质新标杆、率先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五个率先”的目标,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发挥好“襟带”两翼的作用,运用最现代的理念,统筹好城市更新和产业更新、环境升级和服务升级、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科学赋权和科技赋能、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城郊融合、水城融合,努力打造示范区的主城区和长三角的枢纽地,成为未来上海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将青浦新城整体打造成为代表青浦的未来之城,成为功能完备、展现上海城市形象、具备辐射长三角能级的现代化新城。
13.推动青西协同发展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对标率先打造世界著名湖区、率先打造创新经济中心、率先打造生态价值高地、率先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率先打造乡村治理样板“五个率先”的目标,紧紧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机遇,统领好经济发展转型、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设布局、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西岑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绿色金融产业园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充分发掘“蓝色珠链”生态价值,努力打造绿色和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生态圈和价值链,把青西地区整体打造成为代表青浦的创新绿核,成为青浦未来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集中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样板。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14.坚持市场主体地位大力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复制推广北斗创新基地模式,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青峰”人才政策带动效应,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示范区共培机制,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创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强区。
15.坚持五型经济导向大力塑造核心产业优势。着眼新发展格局,借势国家战略,以优化综合交通布局为基础,全面增强聚流和辐射能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积极推动平台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加大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力度,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面向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靶向药物等未来产业,以及无人配送、跨境电商、企业级服务等在线新经济,加强前瞻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引进、集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辐射能力相匹配的核心产业集群。
16.坚持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坚持“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的产业平台。
六、坚持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牵引,以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为支撑,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统筹提升城市和乡村治理能力,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17.全面推进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对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重点区域的规划研究,将吴根越角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融入城市设计,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和美丽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开展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等工程。围绕“智慧青浦•互动之城”目标,积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以“一网统管”平台为牵引,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信息安全水平,打造引领长三角的新型智慧城市。
1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双轮驱动,分类推进”,按照东中西、点片面不同区域、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城郊融合型、集中连片型、点上示范型振兴模式,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先行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村庄建设,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品牌农业,鼓励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持续加强就业保障服务,积极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塑造与大都市相辉映的美丽乡村风貌,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生活环境自然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19.全面推进幸福社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推动社区中心和幸福云建设全覆盖。坚持以建设安全、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和温暖港湾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为核心战略,推动社区服务向精准化共享化转变、社区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社区发展向精致化现代化转变。按照2021年、2022年、2026年“三步走”目标,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深化街镇改革、强化乡村治理和建设枢纽平台四项重点改革任务,逐步实现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与门户城市、示范城市、国际城市相适应,人民群众对“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的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确保基层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20.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提升依法治理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区依法治区委员会作用。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青浦、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法治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七、弘扬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大力提升“上海之门”城市品牌和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大力弘扬“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持续提升“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围绕建设上海文化强区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特色功能承载区目标,建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生共荣、文化治理文化生态相辅相成、文化业态文化供给丰富多样、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多姿多彩的长三角江南文化示范区。
21.促进城市文明和城市品牌协调提升。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坚定“善”的追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抗疫精神弘扬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城市文明新风。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持续深化双拥工作。深化诚信青浦建设,融合宣扬诚信文化,普及诚信教育,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提高社会诚信意识。
22.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布局,沿轨道交通17号线规划建设一批文化艺术阵地。做好国家、市级重大文化项目落地和配套,配合做好江南水乡客厅建设。深化长三角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支持力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出一批具有青浦特色的文艺精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形成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优化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加强新兴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打造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和文化装备产业高地。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实施以中国特色小镇朱家角5A景区创建为代表的A级景区创建提升工程。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动能,大力发展体育会展经济、体育赛事经济、体育总部经济。
23.促进舆论传播和网络安全协调治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文艺作品宣传推广机制,丰富传播手段。完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创新配送模式、内容和传播渠道。优化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应急处置方案。建立标准、高效、平台化的城市信息化运维体系,构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和监测预警体系。采用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增强市民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八、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厚植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打造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率先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24.持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和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加强集建区外用地减量化及土壤修复,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巩固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实施重点领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信息化、精细化手段在节水中的应用。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完善节能制度建设和创新,继续实施能源总量控制,提升项目能耗准入及过程服务水平,开展重点领域节能技改,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生态循环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国家级绿色产业园区创建。
25.持续推进生态惠民工程。打造蓝绿相间的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加强城市生态滨水空间的营造与保护,积极推动生态环城水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一镇一园”建设,积极打造绿化特色街区,完善由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口袋公园为补充的公园体系,以生态园林城区创建促进人民城市的绿意共享。提升日夜辉映的市容景观体系,推进重点区域景观亮化建设,创作一批城市雕塑和创意景观,深化开展“美丽街镇”“特色小巷”创建,提升市容景观品质品位。积极推动生态市政建设,试点推动一批高品质供水项目,高标准建设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完善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公厕和特色公厕。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26.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推进水环境保护,以“一河两湖”为重点,坚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管理及风险防控,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治水管水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大气环境保护,深化推动重点工业排放源和重点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完善交通移动源的监管和污染治理,加大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力度。积极深化土壤环境保护,实施土壤分类管控,全面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落实农药化肥减施工程,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完善噪声检测监管体系,推进“安静小区”创建,确保区域环境、道路交通、功能区等噪声稳定达标。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步推进工业园区固废不出园行动,持续推进建筑垃圾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深化完善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
九、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导入、需求升级等因素,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断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公共服务从“保基本”到“提质量”的转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7.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提高就业供给质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加大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力度。依托“青浦长三角人才港”,构建线下线上融合的“青浦区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有效整合本区离土农民、被征地人员跨区就业、“西劳外输”等政策,基本消除农村“零就业家庭”。在纯农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提供更多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当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重保障农民工合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8.提高更为均衡的教育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公平、优质、便利、多样的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传统教育和新教育业态更加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加协同,扎实推进高水平紧密型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探索建设一所引领教育发展趋势的“未来学校”,争创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健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师德考核和工资收入保障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加快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品牌建设,深化学科德育、课程思政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发展格局。
29.完善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长护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完善和应用区、街镇、村(居)委会三级救助管理网络,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强化廉租住房的托底功能,合理布局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加大动迁安置房建设力度,加强区域及跨区域房源调剂。健全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就业与居住均衡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助随军家属实现稳定就业,做好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加快实现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推动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加强儿科建设,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
30.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青浦。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力打造“东中西”区域医疗服务圈。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能,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打造智慧化健康服务新模式。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治人员储备机制,加大国际健康人才引进、流动与使用机制。加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医疗防治、技术储备、物资储备、产能动员“四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巩固全国中医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发挥中医在传统文化、医疗保健中的功能作用。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办好环意自行车等品牌赛事,打造长三角著名体育城市。
31.提供更加充分的养老服务。更加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统筹养老资源布局,鼓励区内异地养老,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构建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支持项目,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提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对社会化评估机构和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护理站等。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鼓励开发老年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项目,推动全区街镇分批进入老年体育示范街镇行列。
32.健全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一城两翼”战略布局要求,提升省际、城际公路通达能力,完善重要区域交通配套,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提升骨干路网对区域发展的整体支撑能力,持续提高路网密度,构建高效的道路网络体系、多元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和示范引领的智慧交通体系。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形成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服务网络。
十、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全区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管大事、议大事能力,发挥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33.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党建统领区域治理的制度机制,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发挥党委(党组)在同级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积极探索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新路。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断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4.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青浦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经济金融、网络、生物、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巩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制度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城市安全运行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完善常态化管控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韧性适应理念,在基础设置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及保障等方面保持弹性,提高城市应对灾害能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继续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支持驻青部队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35.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尊重人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方式,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全过程民主、实质性民主贯穿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优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问题的协商,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36.健全规划政策体系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到实处。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和统领作用,全面落实规划实施主体和责任,完善监测评估,强化绩效考核,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加强“十四五”规划对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等各类规划计划的指导,积极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完善规划指标的监测、统计、评估制度,加强对新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与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和吴江、嘉善等加强衔接,确保指标内涵和监测标准的统一。根据不同指标属性建立相应的规划指标评价与实施机制,强化约束性指标的季度监测和年度分析,完善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机制。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各部门、各镇、各街道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区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篇章,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而不懈奋斗!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