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 全力以“复”,广州效率是怎样炼成的?
浏览量:558 2020-03-11
当下,广州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快速响应、上下一心,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为全国、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
数据记录下广州复工复产的城市脉动:
截至3月2日,全市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领域复工率达100%,
群众生活必需领域工率为99.2%,
“四上”企业复工率复达97.6%,
汽车、石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复工率均超99%。
995个在建市“攻城拔寨”项目已有845个复工,复工率84.9%;
其中80个在建省重点项目有74个复工,复工率92.5%;
全市续建12条地铁线路320个工点已全部复工。
快
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马力全开、复工复产,才能一步快、步步快。
广州迅速组织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复工复产。启动一级响应后,第一时间召开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动员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并迅速组建由市发改、工信、市场监管部门及各区、广药集团等单位党员组成的“驻企五人小组”。
快速行动后,疫情防控必需品紧缺局面很快扭转:目前,各类防控物资日产能口罩420万个、防护服1万件、红外测温枪1.1万支、护目镜1.77万个、试剂50万人份,较开始有统计数字时日产能分别增长8.6倍、3.3倍. 3.7倍、3.2倍、5倍。
其中,广州制“罩”更是备受关注。在支持已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广州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势,借助科技协同创新,通过自制或改装,口罩产业链从无到有、从缺到足。广汽集团自制的5条口罩生产线已于2月20日正式批量生产;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改装的口罩机每分钟产能120个;番禺区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改装的高速口罩机成人口罩每分钟产能1000个、儿童口罩每分钟产能3000个。目前,广州口罩每日产能是1月26日的8倍多。
复工复产也需量体裁衣。广州迅速组织各类生产企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按照科学有序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求,精准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动“全力保障类”、“审慎核实类”和“积极稳妥类”企业复工复产。各区也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条件,“一企一策、一事一办”“一项目一方案、一工程一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
快也体现在转危为机,借势加速推动产业转型。2月7日发布《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导相关企业在互联网+、网游等产业上优化结构、打造新引擎。目前,无线电集团、世纪龙、艾媒等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正开足马力复工,全力推进信息基础、在线义诊通道、大数据决策系统等建设。同时,各类批发市场商户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通过直播、微信、抖音等开展业务,推动传统批发业务持续转型升级。
要快,更需抓住“牛鼻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及时复工和尽快复产达产正是关键所在。广州先后20余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研究“六稳”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广州市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市力量,实施各区“班子成员包片援企稳岗”“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等举措,突出抓好4482家“三必需”企业复工复产,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补短板投资顺利进行,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并不断向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暖
面对疫情,暖企政策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广州在出台支持政策上发力,认真贯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时发布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15条措施,从加强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减免缓缴税费、实施援企稳岗、加大财政支持、开展暖企行动等方面,创新推出一批“硬核”举措。
各区、各部门也积极响应: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率先出台“暖企8条”并推出全面升级的四个“黄金10条”产业发展政策2.0版,增城区实施“暖企稳企20条”,花都区推出“抗疫暖企6条”……
疫情带来新问题,需要新办法,广州也在推动特事特办上发力。针对因疫情造成的企业财务恶化,因支持疫情防控导致产生失信风险、不能履约行为等,研究推出放宽项目评审财务条件、暂不列入联合惩戒名单、免费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开展专项法律服务等“暖心”举措,为相关企业现场检测、开通绿色通道检测等,真心实意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共渡难关。
营商环境这个“金字招牌”同样需要再擦亮。广州加快推动营商环境3.0改革五大方面26条改革任务、82条具体措施落地落实,特别是结合复工复产实际需求,实行项目报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发改、工信、税务等部门不断完善网络办理、线上审批,实现“e登记”办理、“不见面”审批、“零接触”办事。主动对接阿里巴巴协助研发“广州市企业复工复产管理平台”,黄埔区在全国率先上线工业企业复工备案审批系统,实现对企业复工复产信息、人员和物资信息的大数据精准管理,企业复工备案当天申请,当天即可发出《同意备案意见书》。
好政策更需好宣传。2月7日开始,广州先后召开4场广州“暖企”行动新闻通气会,安排市发改、工信、国资、商务等部门及各区相关负责人宣讲,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互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近期推出的惠企政策和配套措施。 2月18日,直接下沉到区、深入一线,在黄埔区召开复工复产专场新闻通气会,深入解读“真金白银”重磅措施,让企业复工复产信心更足。
实
复工复产需要急企业之所急,一系列举措拳拳到位,打到实处。
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不足?广州狠抓生产扩能不放松、海外采购不放松、物资调配流程优化不放松,构建了集生产、采购、收储、分配全流程一体化的物资保障链。各区全力以赴促生产保供应,为企业提供“代购”“跑腿”“安心送”等服务,切实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如黄埔区已为企业“代购”口罩90万只,增城区为重点企业筹集口罩89万只。
用工短缺?广州精准摸查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搭建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开展“广聚英才、同心战疫”“南粤春暖”“点对点”供需对接等线上远程招聘活动,畅通对接通道,缓解招工难问题。
截至2月20日,广州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网络招聘会77场次,招聘岗位数累计11.9万个。据“百度地图城市迁徙大数据平台”动态数据监测,广州稳居全国热门迁入城市的前三位,其中2月16日位列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第2位、迁入人口数量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4.18%。目前,广州全市在岗员工总量242.2万人,其中异地务工人员152.2万人、返岗率35%。
生产物资供应不足?广州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指派专班驻点服务,实行一人一企、定点办公,现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物流运输等难题,确保生产不停顿;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等作用,及时发布原材料、设备采购渠道,加强供需对接,确保供应不掉链。市商务局会同各区、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边检总站等单位成立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口岸便利通关工作专班,针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人员及设备的入境需求,建立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及时有效解决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诉求。
资金周转困难?困难企业最长延期3个月缴税,市属国有物业减免租金6亿元,广州地区银行机构实际发放贷款余额超过18.1亿元,市属银行让利16.5亿元,广州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今年将计划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570亿元,为广州经济实体超九成的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用工、生产物资、资金等都不愁,自然企业复工复产有信心、有底气。
严
面对疫情要做到慎终如始,“严”字不可忘。
复工复产同时做好疫情防控,企业是抓手。广州督促企业严格做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及时印发关于做好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条件,推动企业在复工复产前严格按照要求做到疫情防控“五个到位” (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内部管理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管理措施“五个一” (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制定一套复工复产方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召开一次班前会议)。企业集中复工复产以来,未发现企业确诊病例。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所以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督促企业做到安全生产“五个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一级响应以来广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受伤1人,同比分别下降85.5%、80%、94%。
放眼基层,一线员工正是关键所在,需督促企业严管厚爱一线员工。推动企业重点加强厂区特别是生活区巡查检查,切实让员工做到“四要”(戴口罩、常清洁、勤洗手、多运动)“四不”(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支持企业认真开展员工思想工作,强化人文关怀,细致做好来自重点疫情地区员工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工作,确保员工在生产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来源:南方网
暂无记录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