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这就是山东系列4|崛起!淄博“特区”以科技之名构建国际城市新名片

浏览量:1999 2020-09-19

       自古以来,山东省就被大家叫做齐鲁大地,而位于山东省中间位置的淄博市,则是孕育出齐文明的发祥地。

遇见最美淄博.jpg

       淄博,简称“淄”,是山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淄博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南接临沂,北接东东营、滨州,东接潍坊,西接省会济南,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山东省会城市群交汇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次中心城市。

       淄博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5个区桓台、高青、沂源3个县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经济开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0.8万。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区城市,1992年被批准为全国“较大的市”,淄博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山东省位居前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高达3642.4亿元。


       名称由来

       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还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临淄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故都历时800余年,因齐国最早兴起蹴鞠运动,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写成的。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淄博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左思、房玄龄以及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交通便利

       拥有淄博北站和临淄北站两个高铁站

济青高铁路线.jpg

       济青高铁时速可达350公里,到达青岛只需1个小时,到青岛建设的第二机场——胶州机场40分钟左右,到济南遥墙机场,换乘济南地铁R3线也只需大约40分钟,烟台1.5小时便可到达,到北京也仅需2个小进左右,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济青高铁自济南东客站引出,经邹平、淄博、青州、潍坊、高密、胶州,引入青岛铁路枢纽红岛站;设济南东客站、章丘北站、邹平站、淄博北站、临淄北站、青州北站、潍坊北站、高密北站、胶州北站、青岛机场站、红岛站等11站;正线全长307.9公里,构筑起山东省 “三纵三横”城际轨道交通网主通道。


       产业特色

       优势产业

淄博工业.jpg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市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高达3642.4亿元。

       淄博是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已逾百年,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和建材产区,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新材料名都、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泵类产业基地、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在全市万余种工业产品中,鲁泰公司生产的高档色织布、东岳公司生产的绿色制冷剂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生产的解热镇痛药、淄博工陶集团生产的耐火新材料、新华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消毒灭菌设备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使淄博成为山东省重要的陶瓷、建材、化工、机电物流中心,其中淄川建材城、淄川服装城、临淄化工商城、周村纺织大世界、博山陶琉大观园、齐鲁汽车贸易城等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辐射江北乃至全国。沃尔玛、特易购、红星美凯龙、茂业、银座、利群、麦德龙、华润万象汇等多家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落户淄博。近年来,陆续建成了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财富陶瓷建材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大型现代化新兴市场。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等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在淄博设有分支机构。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是立足淄博、服务全省的股权交易市场,目前中心挂牌交易企业达到1900余家,直接间接融资超过320亿元。

       淄博的农业比重较小,特色鲜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已建成优质专用粮、蔬菜、水果、桑蚕、畜牧、淡水养殖等十大特色经济区,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三品一标”品牌总数达293个。桓台县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县;临淄区是全国标准化农业示范区;沂源县是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高青县是国家级山东黑牛养殖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对外开放

淄博报税物流中心.gif

       淄博拥有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以及淄博经济开发区、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是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强,是吸引外资和产业集聚的高地。

淄博高新开发区.jpg

       围绕打造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收费最低、审批效能最高的“三最城市”,市、区县政府设立了互联互通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一门受理、一口收费、限时办结、一条龙服务。

       目前,淄博已与43个中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关系。西门子、佶缔纳士、旭硝子、三星、西铁城、PPG、科勒、博世等一批跨国公司相继前来投资,新华医疗等4家企业境外上市,旭硝子株式会社在淄博设立了全球性的技术研发中心,西铁城在淄博设立了中国销售总部。201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24.2亿元,其中出口347.4亿元,实际到账外资42.2亿元。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荣誉成就

       淄博是重要的工业城市,近现代工业,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纺织、建材、冶金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淄博是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淄博是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各城区相距20公里左右,以绿轴相连,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发展空间广阔。

       淄博是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是山东省硅酸盐、化工、医药、丝绸、冶金等方面的重要科研基地,全市共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97家,其中国家级17家、院士工作站75家,均居全省首位,淄博高新区被列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九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淄博是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互联网“校校通”,拥有省重点高校山东理工大学以及淄博职业学院等10所高等院校。五项社会保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市级统筹。淄博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淄博市将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落实“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坚定不移推进“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奋力谱写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新篇章。


       转型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淄博经济实力位居山东第三,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是驰名中国的“工业之城”。

工业城市.jpg

       然而,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环保压力,淄博的传统工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对于这座以发展韧性著称的城市而言,重重压力激发了它勇敢蜕变和奋起直追的动力。

       转型成绩有目共睹。2017年,淄博成为山东唯一入选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年,淄博位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二名,一大批“高新轻绿”项目开创淄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压力面前的坚定抉择

       “鲁C”的车牌号一度见证了淄博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工业规模连续实现新跨越,工业总产值过百亿用了39年,从百亿到千亿用了12年,从千亿到万亿用了11年,并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及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完备工业体系。

       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及环保政策的推行,淄博的优势似乎变成了弱势。如何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重拾经济向上的活力,成为摆在淄博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重化工业聚集的临淄区为例,化工占工业总量的70%。经历4轮环保安全整治,临淄化工企业从2000多家降到300多家,2019年计划压减至100家左右。这对经济发展来说,可谓压力巨大。

       持续转型加速动能转换

       转型过程之艰辛,毋庸多言。但老工业城市的蜕变,影响同样无人低估。深层次而言,淄博产业结构的纵深调整,进一步激发着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活力,推动着淄博的“二次创业”。

       淄博的种种发展举措令人关注。比如,2018年,淄博制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20条”,淄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8%,其中,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63个,技改投资920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淄博旧动能转化呈加速趋势。

       在动能转换方面,淄博集中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医药和电子信息“3+1”产业高地,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城、科学城、创新谷“两城一谷”,做大做强新动能,并涌现出类似东岳集团、齐翔腾达等样本发展企业。

齐翔腾达.jpg

       活力显现

       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淄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生态淄博的持续推进,文化名城战略的加速实施,等等这些,都使得淄博在发展的道路上重新积聚活力。而在连续的转型升级之后,淄博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尤为明显的是,改革创新后,不少企业身上折射出了淄博发展的新气象。

       如建陶产业,淄博与海尔集团达成合作,规划建设占地5000多亩的“日日顺建陶产业园”,产业园一期新建设20条国内领先的标准化建陶生产线,所有建陶生产线必须达到投资强度国内领先、技术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单位税收国内领先和污染能耗国内最低“三个领先、一个最低”标准。经过连续整改,淄博建陶产业已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环保标准超过欧盟,制约建陶发展的生态门槛成功迈过。

       金狮王陶瓷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窑变釉烧制技术相结合,在瓷砖上进行创作。特殊的坯体配方以及与艺术的结合,使得陶瓷艺术由功能向文化创意蝶变,开辟了文化产业的新路径,形成了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华光国瓷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制瓷工艺与设备——德国燃气自控窑炉、日本热滚压成型机、英国自动施釉线及意大利烤花窑炉等,在技术工艺中创新使用无铅釉技术、抗菌技术及高温釉中彩装饰等先进工艺,让华光国瓷引领着当代日用陶瓷行业发展。

       陶瓷只是淄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这场包括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被摘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出现在了生产车间。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新材料产业无疑是淄博转型升级的亮点。在淄博,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37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1%,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2.5%。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淄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标杆,更是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作为淄博新材料领域标杆型企业,东岳集团更是成绩亮眼。

       东岳聚集全球最先进的功能膜材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加快建成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全球功能膜材料研发中心和150万平方米智能化膜工厂,这都是全球开创性的工程。

       东岳加快氯碱膜国产化替代,彻底摆脱中国氯碱产业对国外膜的依赖,并在汹涌而来的氢能时代,研发了新能源汽车用的燃料电池膜。目前,东岳已与包括奔驰、福特、上汽、现代、巴拉德等全球5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转型升级获得重生的企业还有很多,从这些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的新生机。

可以这样评价,淄博持续转型的勇气可嘉,淄博在发展道路上的主动作为令人尊重,而淄博的凤凰涅槃和城市复兴,更加令人期待。


       发展规划

     淄博综合保税区批准设立

淄博综合保税区.jpg

       2020年8月30日,淄博的开放发展再结秋日之实,淄博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作为济南关区继潍坊、济南、东营、章锦之后获批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淄博综合保税区的正式获批让聚力开放和动能转换的淄博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一集高层次开放、最优惠政策、多功能高效率于一身的高能级平台,作为我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区”,对于淄博市提升开放能级、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有着多重价值和意义。

      支持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综保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合理优化综保区产业布局,充分放大并发挥淄博综保区平台资源优势,借此打造鲁中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淄博市将全面落实现行“双招双引”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引进符合综保区发展规划的国际国内龙头型、旗舰型企业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入区集中发展,引导加工贸易配套产业成链条进入,支持引进培育一批服务重点开放型产业链的保税研发、跨境电商、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集聚式发展,构建起更加开放的产业生态。

       立足淄博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综保区将重点布局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新医药、汽车、木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的保税研发、保税加工及跨境电商等产业。用好财政政策资金,支持引导淄博市陶琉、丝绸、机电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用好保税区这一平台,积极进军海外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在综合保税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用免税设备开展研发,消耗的研发用高端原材料可以据实核销,节省关税;开展加工业务的企业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免税,区内企业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大量“特区”政策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也将推动在综保区内形成完整的外向型产业沿链聚合生态。

      批复短短十天,已经有全球首款超级电动摩托、日本大金氟材料加工及改性材料研发中心、青岛新协航高端冷链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30个进出口项目对接成功,进入签约落地实施阶段,达产后可实现进出口额800亿元。

       转型升级新引擎

       淄博作为化工、建材、冶金、陶瓷等传统行业的集聚地,是山东省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3种类型的城市,亟需高端研发、高端加工制造的引领,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必由之路。

       开放需要平台,对接国际市场需要优质载体,淄博综合保税区的批复设立,搭建起了淄博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开放型城市,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加快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加速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通过综合保税区可以有效嫁接国际先进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未来一段时间,综保区将重点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等“四强”产业,加快建成辐射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公铁海多式联运等方式,实现与青岛港等港口的无缝衔接,通过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高地,构建“以物流筑通道、以贸易促产业”的开放型生态。

       崭新城市名片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聚力开放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如果说2020年3月淄博内陆港的顺利开通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的话,淄博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则使淄博“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组群式大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成为老工业城市的崭新名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充沛动能。

       淄博综合保税区是1992年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复以来,淄博市历史上第二个由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功能区,为淄博市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同时开启了淄博市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新的历史征程。

       在改变城市发展格局、开辟动能转换新空间的同时,也将显著提升淄博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竞争力。

       新的“淄博特区”——淄博综合保税区,作为高能级开放平台、转型发展强力引擎和城市新名片,引领淄博城市转型发展的“出海”航程已经开启。


       未来展望

       山东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等措施,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进程中,淄博市发挥了传统产业存量大,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构筑“753”现代产业体系,即改造提升七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三大现代服务业。

       淄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在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补助,引荐人资金补助,以及要素保障等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项目落地保障措施,在加大招才引智和园区招商载体建设方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即人才新政二十三条)以及《关于深化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体质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都凸显了淄博市对招商引资,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持力度,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淄博市将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以走在全省前列,始终保持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审批时限最短”为目标定位,全面打造“三最”城市“升级版”。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文化城市、生态淄博和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淄博,这做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工业名称,正朝着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的目标大步迈进,热忱期待海内外有识之士来淄博投资兴业,合作共赢。


这就是山东系列:

这就是山东系列10|“孔孟之乡”——济宁绘就城市发展新蓝图,聚焦鲁南中心城市地位

这就是山东系列9|山东最具投资价值城市,聊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这就是山东系列8|新旧动能转换成绩“亮眼”,山东泰安如何破局产业发展桎梏?

这就是山东系列7|山东经济发展“最快”城市,日照点燃新经济发展强引擎

这就是山东系列6|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这就是山东系列5|威海打造精致城市,未来这些产业集聚经济新动能

这就是山东系列4|崛起!淄博“特区”以科技之名构建国际城市新名片

这就是山东系列3|山东三巨头城市之一,未来有望晋升新一线,发展不可限量

这就是山东系列2|致敬青岛梦!2022青岛将建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这就是山东系列1|解读山东“最有发展潜力”城市潍坊,以下六个“新技能”帮你解锁答案


 

3点赞

评论 (5)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杨婷婷:

良心推送 涨知识[点赞]

2020-09-21 07:55

0

举报

森林:

“文章很好,很有意义!”科技企业崛起的大好机会

2020-09-21 07:45

0

举报

Celery:

未来可期

2020-09-21 07:40

0

举报

周山海:

“75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2020-09-21 07:36

0

举报

创成汇:

山东地区的市经济都很强[点赞]

2020-09-21 07:28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