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企业专访 > 海归博士后研发肿瘤早期筛查“利器”,让癌症防治从检测开始

浏览量:2565

持续攀升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健康杀手”。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数量约为429.2万人,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4万例。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而每分钟约7人确认患癌。


癌症是一种死亡率相当高的慢性病,尽管医学的发展迅速,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实际上,在癌症致死的病例中,绝大部分是因为癌症没有在发生、发展的前90%的时间内被发现。


瑞格生物的创始人刘宗彬博士告诉创成汇:“如果肿瘤能做到早期诊断,就有治愈的希望。”


刘宗彬2


“有一次去深圳二院取样本,病人还没来,就坐在凳子上等病人,等了一会病人就过来了,但病人看起来极为痛苦,先是发冷,让我从旁边的柜子里多取几件病服放在他身上,不一会又开始呻吟,是很痛苦的那种呻吟声,医生说是癌痛。以前知道癌症病人会有癌痛,但没想到是这么痛苦。”


在亲眼过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后,刘宗彬更加坚定了要推进CTC(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在临床上应用的决心:“希望我们开发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能够提高癌症的早期检出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社会负担。”

 

肿瘤早期筛查的“利器”

刘宗彬是深圳“孔雀人才计划”的获得者。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院硕士毕业后,在香港理工大学杨莫教授指导下顺利攻读完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博士。2011-2013年间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后赴美国留学,于2013-2017年间在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担任博士后。在微流控、肿瘤药筛等方向发表了26篇SCI论文,曾参与和完成多项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刘宗彬2 (1 - 1)

刘宗彬(中)与公司核心成员


作为一个科研人,刘宗彬无疑是成功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愈发看好CTC研究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分选中的应用,2017年7月,刘宗彬创立了深圳市瑞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一体化循环肿瘤细胞(CTC)分离系统。该系统由一次性分选芯片和分离仪器组成,分选芯片是一次性耗材,由微流控芯片、塑料卡盒、离心管和缓冲溶液组成,与仪器设备配套使用。仪器由气动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液晶显示触控系统、机身外壳、电源等组成。血液样本受仪器气压控制,通过调节气压大小驱动血液通过微流控芯片进行细胞分选,分选完成后,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悬液将收集于收集管中。


目前已完成前四代芯片和两代样机的研发,技术优势明显,刘宗彬告诉创成汇:“市场上多数技术需进行多步分离,分离时间通常大于2小时;而我们从样本准备到分离结束总时长小于20分钟,可实现一步分离、时间短,因此更适于快速筛查。另外,我们分离得到的细胞成活率大于 95%,适用于做流式等的单细胞分析以及基因提取、细胞培养......因此,无缝对接基因检测、单细胞测序等下游分析将突破目前CTC行业仅能实现细胞计数的困境。”


“现在市场上医院终端价格在3000-5000元,而我们的芯片属于一次性耗材,由于不需要昂贵的抗体,批量生产后,包括原材料、水电、房租、人工在内的完全成本可控制在100元内。”


目前CTC行业整体还处在研发和临床验证阶段,横亘在刘宗彬面前的最大挑战是推进CTC液体活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希望将来能够像测血常规一样很简单快速地进行肿瘤早期筛查和疗效评估。”刘宗彬表示,公司层面上还需加大投入,壮大队伍和实力,衔接下游测序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源自家庭的支持

创业后的困难是来自多方面的,刘宗彬坦言:“起步初期事无巨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我自己是做科研出身的,对于怎么运营和规划,怎么去和周围人交际,还是缺乏一些经验。”


不过情况在去年年底有所好转,完成一轮天使轮融资后,团队逐步扩大,也装修了新的厂房。


妻子的鼎力支持也给了刘宗彬很大帮助:“虽然每天007的工作模式,辛苦了些,但一个强大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真的很感谢我的老婆。”铁汉的柔情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创业的刘宗彬始终秉承着和做科研时一样的严谨与认真,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在驱使他不断前进:“生命无小事,瑞格生物的愿景是大力倡导与推广国际前沿的液体活检技术,实现“量体裁衣,因人施治”的现代个体化精准医疗模式。”


瑞格生物凝聚着一群有共同追求和梦想的人士,致力于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选定目标,勇往直前,必定潜力无限。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