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刘世平:如何理解数字经济?

浏览量:552 2021-09-23

当前,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引领性基础,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数字中国建设成为“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中国愿同各成员国弘扬“上海精神”,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局面。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怎样?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如何?如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针对这些问题,编辑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世平,详解大数据技术如何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王蕾: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来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到底什么是数字经济?当前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数字经济?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刘世平: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实际竞争力。所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竞争关系,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又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意味着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数字化,以及全社会范围内数据的互联互通。“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数字化”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档电子化,而是指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指导业务的习惯、策略与模式;“全社会范围内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指企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内部数据互联互通,需要有效整合外部数据。这与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大数据对企业创新、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到大数据的发展,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之中,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力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王蕾:那么大数据应用最广泛的行业有哪些?或者数字经济发展到底有哪些态势?

刘世平:大数据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金融行业,如信用评分、欺诈监测、融资定价、程式交易、索赔分析、承销、客户利润等。此外,大数据在零售业,制造业、政府、能源、医疗保险等领域应用都较为广泛。比如,去年至今年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也很好地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当前,每个人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交易数据、行程数据等。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数据化、网格化、集成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应用潜能大量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关键生产要素。从具体态势来看,有十大态势,一是数字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二是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成为新的蓝海;三是数字平台应用走深拓广;四是无人经济新业态焕发生机;五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六是在线服务创新势头强劲;七是共享经济去虚向实;八是政府数字化治理纵深推进;九是个体创新创业意识觉醒;十是虚拟集群助力“双循环”构建。

王蕾:那么数据要素如何实现价值创造呢?

刘世平:首先涉及到数据如何定价的问题,还有数据所有权的问题,隐私保护也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制度建设我们都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数据平台应用也会不断拓展,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

王蕾: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多,有效支撑了疫情的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发展是很快的。那么当前这些态势我们进展到什么阶段了?有没有一个大概的阶段性的标志?

刘世平:我国当前从区域上看,数字经济呈现出结构化特征。从规模上看,2020年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从占比上来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地区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占GDP已经超过50%;从增速上看,贵州、重庆、福建数字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总体而言,可以说当前数字经济进入“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

一是数字产业化,是指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包括但不限于5G、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二是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经济等融合型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据价值化,价值化的数据世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四是数据化治理,这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包括但不限于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王蕾:目前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数字经济比较成熟的有哪些新业态和新模式?

刘世平:数据经济主要是数据收集和数据整合的问题,在应用层面,金融行业、电信等行业我国目前已经是走在世界前列了,比如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便捷化线上办公、各个主体不断数字化治理水平、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不断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还有各地打造的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培育新个体自主创业。当前,还有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拓展共享生活空间、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等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模式和新业态。

数字经济的创新应用

王蕾: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应用的最重要领域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

刘世平:当前,金融业最主要的应用如金融机构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我们都知道小微企业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就业,占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国家创新、吸纳就业和税收增长的主力军。然而其在资金获取方面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有一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指标压力,但是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数据孤岛和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过程中服务成本比较高、违约率较高、偿债能力较难判断。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可以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以“三大主体”为中心,构建城市金融服务体系。首先对人口及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对这些企业和个人进行提取、清洗、转化,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其次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方法评估筛选出有偿债能力,需要培育和扶持的优质企业,最后将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搭建政、银、企实时对接平台,对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步,整合数据。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数据进行整合。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数据比较少,但政府手中有大量数据。比如一个人出生,卫计委有出生数据;等上学的时候,教育部有记录;工作后,税务局和社保有你工作收入的数据;你买车买方,车管所、人民银行有你车的数据、信贷数据等。所以一个人的完整数据都在政府;企业从注册到运营也是一样,工商部门有注册数据、资金数据、股东结构数据等,企业经营,政府会有你经营、税收数据,税务局根据发票等信息会有经营商品买卖的准确数据,银行有信贷数据等,这些数据进行整合的话会极大促进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很多地方也都在努力解决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离的问题。

所以,数据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数据共享也非常重要,因为数据整合不单是要物理整合,更多的是要逻辑的整合。物理整合就是把它堆在一起,放在一起,而逻辑的整合就是把它进行有效的关联。通过整合、关联,进行有效画像,即通过政府数据、银行和第三方数据融合,提取大量行为特征并构建客户画像,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全新的信用评分模型,帮助查询人可以快速、全面、综合地了解个人或企业信用状况,以信用服务平台评估其偿债能力,搭建有效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也就是筛选出产生经济和社会效应的人,并把钱贷给他,促进资源配置。

建立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可以对一个城市的企业进行筛选,或者是建立企业的综合评估系统,通过对企业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综合评估,可以挖掘出竞争力强、创业创新对优的一些高成长企业,以及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隐形冠军”企业等有偿债能力、需要培育和扶持的优质企业,帮助金融机构快速定位中小微企业、降低信贷风险,快速制定与企业对接的策略和融资方案,帮助政府筛选需要培育和扶持的企业,优化企业梯度,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做大做强。比如每个城市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前都主要靠企业申请,但如果能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掌握企业真实信息,就可以改善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这些受到支持的企业可以快速做大做强,反过来可以雇更多的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能缴纳更多的税,给城市税收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建立“金融超市”,撮合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对接,这样就可以搭建起政、银、企实时对接平台。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企业公共信息,避免企业跑多个政府部门开局各种证明的繁琐流程,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可以进一步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的无抵押、无担保的金融服务产品,极大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金融机构放款需求和企业贷款需求的有效对接,还可以更好实现监管的穿透化、统一化、实时化。

这是一个案例。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数据、药店和医疗机构的数据的打通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无骗保城市驾驶舱,及时发现、追踪和预警医保基金流失的各个环节,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正确使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依据,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有效提高人社部门智慧化服务水平。还可以实现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察,对医保基金的监察分析,及时预警。

来源:杭州融都科技

2021创业者-01.png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