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宿迁强大人才力量

浏览量:550 2022-02-17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在格局构建、机制创新、品牌打造、生态涵养上持续发力,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61.5万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4万人,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2961个,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024人。

    数字背后,全市上下聚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用务实办法招揽人才、把真金白银用于人才、用真心实意留住人才,宿迁迎来了人才聚集高峰期。

    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做好人才工作,关键要落实党管人才这个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管方向、定政策、优环境。

    近年来,我市以更宽的思维、更高的眼界和更广的胸襟,先后制定出台“宿迁人才12条”、“科技创新40条”、“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和购房券、生活补贴等一揽子人才政策,打造最强人才政策矩阵。

    建立党委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动“一把手”主动联系本地区、本领域的重点人才、重点专家,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调研活动。探索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乡土人才培育评价制度改革”等18个项目相继落地见效,在全市形成大抓、重抓、特抓人才工作的鲜明导向。

    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全市阶段性重点人才工作,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发展,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人才引进,像项目建设一样抓人才培育。

    近期,对标中央、省委,市委及时调整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市上下已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优化体制机制,点燃人才创新“强引擎”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推动产业人才联企强链、电商人才联网强市、乡土人才联村强农、教育人才联校强教、卫生人才联院强医,每年新增各类人才超过10万人,到“十四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将突破100万人。

    围绕吸引集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这个重中之重,建设完善包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在内的创新平台体系,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全市已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载体达到30家,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地方“双落户”机制,与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向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选派人才科技专员,推动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宿迁集聚。

    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急需紧缺人才中级职称考核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克服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目前已有1050人直接取得中级以上职称。

    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市级人才计划大幅提高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支持比例。在第二期“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首批确定的培养对象中,有381名35周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占比达33.1%。

    “五联五强”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23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58家。新增省级电商示范点9个、电商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培育高素质农民1.7万人,566名乡土人才取得职称,6210名乡土人才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新增正高级教师19名、省特级教师22名,宿迁学院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建立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新增卫生人才1373人。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人才工作“金招牌”

    抓工作就要抓品牌,抓出品牌更能促进工作。近年来,宿迁持续加强各类有形平台、无形载体建设,打造“迁宿迁”人才工作品牌,不断放大品牌效应,增强宿迁“流量”。

    持续举办品牌活动,在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中同步安排招才引智、招院引所,走出去、请进来,“三招三引”同频共振、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在西安、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举办人才科技恳谈会、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技术项目“三对接”等活动,组织开展“重点合作高校宿迁行”,累计促成300余名来自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与我市企业和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近600个。

    坚持开放办赛,不设门槛,探索以赛选才、以赛引才新模式。连续举办中国宿迁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选拔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吸引近2100余人参加,落户近200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由大赛推荐的江苏米格新材料有限公司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在去年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得二等奖,实现我市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零”的突破。

    发挥品牌工程牵引作用,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培“双千工程”。一手抓外引,实施“千名领军人才集聚工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手抓内培,实施“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各领域本土人才。通过给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引培的高层次人才在全市各行各业深耕细作、尽显其才,成长为行业领域的中流砥柱,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近百个,承担市级以上项目近1200个,申请专利超千项,创新成果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人才竞争短期靠待遇、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市级层面开发建设“两图三库”信息平台和人才服务“云平台”,让“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与江苏银行、毅达资本等金融机构合作,“人才贷”“苏科贷”贷款余额近5亿元,21户人才企业获得创投资金4.3亿元。发放“宿迁英才卡2.0版”704张,集成22类189条服务事项,涵盖了医疗保健、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10个领域,让人才感受到宿迁敬才的态度、重才的力度、爱才的温度。

    如今,更多的优秀人才正“迁宿迁”,在这里兴家立业、创新创业,为宿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来源 | 宿迁网

创成汇公众号尾部(刘先生)-静态图-1刘星(aesar).png


1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