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 充电宝厂商“爆雷”,都是电芯惹的祸?
浏览量:10 2025-07-04
近期,充电宝企业的焦虑情绪或许比盛夏酷暑更甚。
7月2日,国内充电宝召回风波持续升级,涉事品牌罗马仕的法定代表人再度变更。据天眼查及多家媒体信息,2025年4月23日,雷社杏接替雷桂斌担任罗马仕法定代表人;仅两个多月后,雷社杏于7月2日卸任,由雷杏容接任。这一系列频繁更替,正值罗马仕因充电宝存在自燃风险遭多所高校禁用、启动大规模产品召回、3C认证被暂停的危机漩涡之际。随着舆论持续发酵,据媒体统计,罗马仕每月营收损失或达1亿元。
7月3日午夜, 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官微发出声明:暂时否认倒闭。虽然回应了之前倒闭的传闻,但他们家的产品在短期内肯定是没人会买了,如今的在线店铺也只有数据线在卖了。
与此同时,深陷召回风波的充电宝企业正忙于处理消费者的退换需求,而多家快递企业紧接着将召回的充电宝列入收寄禁区。另一家涉事品牌安克为此不得不投入逾10万个专用防火安全袋,保障召回产品的安全回收。
这场充电宝行业的信任危机,源于6月媒体披露的一则紧急通知:民航局发布公告,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已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规定出台后,曾因便携性备受青睐的充电宝,一夜之间成了消费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中国企业曾凭借规模化优势推动充电宝成功出海,如今为何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内还有哪些企业会卷入这场充电宝风暴?
都是电芯惹的祸?
此次引发罗马仕和安克批量召回的核心,是两家企业背后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电池制造公司。
据多家媒体报道,事件起因是安普瑞斯将两个批次的电芯生产任务外包给江西某电池代工厂,而该代工厂在生产中违规替换了电池正负极间的隔膜原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最终造成移动电源正负极直接接触,触发热失控并引发爆炸。
据称,这批电芯于一年前流向市场,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后,劣质隔膜的问题终于开始暴露。
安克在召回公告中曾提及:“我们发现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使用循环后出现隔膜绝缘失效。”
因此,问题并非仅出在罗马仕和安克的充电宝上,理论上,所有使用了安普瑞斯这两批电芯的移动电源,都存在爆炸风险。
不过,罗马仕在此次召回风波中绝非单纯的受害者。即便在没有问题电芯的几年前,罗马仕充电宝引发火灾的新闻也已屡见不鲜。
对充电宝行业而言,一个共性问题是生产模式难以摆脱代工和贴牌,技术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今年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监管机构发布紧急通告,要求立即停用并召回超过100万台中国品牌安克的移动电源产品。作为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充电宝企业,安克产品长期占据亚马逊等平台销量榜首。2024年8月13日的一场在线直播中,有网友发现,“懂王”在会议中手机使用的正是安克充电宝。
但有媒体指出,安克规模化生产的背后,是庞大的代工模式。安克依赖代工厂生产,却对上游供应商(尤其是电芯厂商)审核不严。2024年召回的A1642型号使用某二线厂商电芯,其电池极耳焊接工艺未达标准。
迟到的3C认证
针对近期接连曝出的充电宝质量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移动电源的电芯成本占整机成本60%以上,部分厂商为节省成本采购低价电芯,这才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另有媒体评论,现阶段充电宝质量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国内移动电源强制3C认证自2024年8月才开始施行。在此之前,充电宝市场并无固定国标,规范要求主要局限在电芯部分,且整个移动电源市场规范建立至今尚不足一年,这造成了市场规范不统一的现状。
对于另一个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共享充电宝领域,有媒体在商场、写字楼等地查看充电宝上的标识情况。其中小电、悦快闪充品牌等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无3C标识,美团充电宝则出现 “双轨制”——一台机器上的共享充电宝有3C标志,另一台的则标注了CQC认证。但不少消费者表示,不会刻意关注是否有3C认证,手机没电了紧急充电用,不可能扫码借出来之后看看有没有3C认证。
就在有关部门将3C认证作为充电宝硬门槛时,部分商家却嗅到“歪门商机”,公然售卖廉价“3C认证贴纸”,暗示消费者可用于充电宝“贴标过检”。事件曝光后,相关产品已经快速下架,但这场“贴纸闹剧”暴露的监管漏洞,仍引人深思。
对于这一“迟到的规则”,一方面有人利用3C贴纸钻制度漏洞;另一方面,有专业人士反映,“一刀切”的影响面过大,执行中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外国游客的充电宝有欧盟CE认证却无3C认证,具体该如何执行?
还有摄影师在网上发帖质疑:单反相机电池没有3C认证,装在相机里可带上飞机,作为备用电池为何就不能携带?
对整个充电宝行业的规范而言,仅从产品端进行安检显然不是长效之策,关键在于行业自身的改变。有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充电宝品牌竞争激烈,纷纷在饱和市场中陷入价格战,这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部分手机品牌因不以充电宝为主要利润来源,其生产的充电宝无需压缩成本,反而能保证质量。
另有技术类自媒体指出,一些手机品牌的部分充电宝直接使用与手机同款的电芯,多来自ATL、光宇等厂商;但在充电宝领域,即便是安普瑞斯这样的电芯供应商已属不错,就连某知名手机品牌的一些快充充电宝也使用安普瑞斯电芯。可见,如果行业持续卷价格,质量问题难以避免。
中国充电宝:出海易,守质难
全球充电宝核心厂商中,中国企业安克、小米、罗马仕等的产品已占据全球约27%的市场份额。根据2024年上半年数据,美国是中国充电宝的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47.95%。
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支撑的成本与效率护城河——从宁德时代的电芯到深圳华强北的组装工厂,形成“24小时物料圈”。
2025年最新行业动态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多元竞争”格局:美团充电宝依托美团7.7亿用户和1450万商户生态,长期稳居行业龙头;怪兽充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等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企业上市方面,怪兽充电于2021年美股上市,但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2025年1月启动私有化程序,较发行价缩水85%,正进入退市程序;卷入此次电芯安全问题的安克科技为创业板上市企业;小电曾尝试港股IPO但未成功。
中国充电宝能成功走向世界、被“懂王”摆上书桌,却未能彻底解决基础质量问题,令人唏嘘。有媒体呼吁,应加强移动电源供应链深度管控,例如建立电芯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定期开展第三方飞行检查,保障行业性安全。
此外,技术类自媒体建议,充电宝设计需进行冗余优化,预留20%以上散热空间,采用高等级阻燃材料,从设计上降低事故风险。
从安克、罗马仕在国内外手忙脚乱的召回来看,中国品牌还应建立主动召回机制,头部品牌需搭建产品风险监测体系,通过消费者反馈、第三方检测等渠道及时发现隐患,避免问题积累。
此次充电宝风波反映了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在电池安全上的共性挑战。这将加速行业长期洗牌,推动市场份额向合规能力强的头部企业集中。充电宝企业若想重塑信任,需在提升电芯质量、优化生产模式、强化监管合规上持续发力,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
本文转载自首席商业评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创成汇平台
创成汇是一家全球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平台,旨在以线上系统为服务载体,整合国内外优质双创资源,采用大数据、智慧智能等高新技术理念和互联互享的物联网先进产业模式,从而搭建起政府、企业、人才、资本、园区、创服为一体的生态链,助力各地政府打造双碳园区、低碳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助力当地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
暂无记录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