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赛

官方媒体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APP下载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资讯速递 > 李晓江:城市更新 从“人走”到“留人”

浏览量:541 2024-05-1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作主旨演讲《活力与民生:城市更新的观察与思考》

“城市更新必须摆脱城镇化上半场只关注物质空间价值的取向,转而进一步关照城市活力和民生需求。”日前,由中国房地产报主办的“2024第二届中国城市更新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在论坛上强调了上述观点。

截至2023年末,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6%,城镇化进程逐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利用有机更新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城市更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本次城市更新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李晓江发表了题为《活力与民生:城市更新的观察与思考》主旨演讲,重点解答了城市更新和城市活力是什么关系,城市更新怎么进一步关照民生需求两大问题。

李晓江指出,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城市更新正是实现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他强调,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改造升级,更是城市活力的重塑与民生需求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差异,特别是中产阶级和低收入人群的不同需求,确保城市更新能够惠及广大市民。

“从总体上来看,城市的更新模式从人走到留人,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李晓江表示:“比如福建厦门的思明区城市更新,城市主要领导最大的愿望是留住原住民,哪怕留30%都可以,但不希望它是一座空城。”

他进一步阐述,城市活力来源于多元文化的交融、社会活动的多样以及居民参与度的提升。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营造包容性的低成本空间,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杭州浙工新村为例,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2023年8月,小区内548户居民自筹4.7亿元资金,通过自主更新完成了建筑改造,社区配套,小区环境和停车的问题也解决了。

李晓江对此评价称,整个过程从意愿征集、规划申报、制定方案、政府支持,形成了自主更新的成功案例。在地块统筹、规划指标的弹性放宽以及产权证问题上,都需要我们全新的城市更新制度和政策来给予支持。

在民生需求满足方面,李晓江认为,城市更新应更加注重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他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居住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应充分考虑这些需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李晓江特别谈到了大学旁的城中村现象:大家去观察一下,包括在北京的中关村在内,每所大学边上一定有一条“黑暗料理”街,一定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着它。为什么?孩子们的消费没有得到学校、行政部门的关照,最后一定是市场、老百姓甚至附近的农民来接盘。

主旨演讲的最后,李晓江强调,现行制度是在城市高速发展、扩张阶段形成的,包括税收体制、财政体制、市场体制、金融体制和银行信贷等。但是今天城市更新要走新的存量利用有机更新的路径,你会发现所有的制度都不支持。城市更新很重要,但是真正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更重要。没有系统性的制度改革,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存量利用有机更新,最多是做一些片段,这方面大家要充分关注和呼吁。

“新的制度,应该让城市政府和市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央和地方的责权是一致的,地方的财政和责任是一致的,最终才能更好地均衡配置资源,有效利用存量资源。”李晓江说。

来源:36氪

创成汇平台

创成汇是一家全球专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平台,旨在以线上系统为服务载体,整合国内外优质双创资源,采用大数据、智慧智能等高新技术理念和互联互享的物联网先进产业模式,从而搭建起政府、企业、人才、资本、园区、创服为一体的生态链,助力各地政府打造双碳园区、低碳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助力当地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

image.png至今,平台已服务政府机构380+,平台入驻创新型企业210000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30000多位,入驻深创投、英诺天使、朗玛峰创投、梅花创投、凯辉基金、毅达资本、启赋资本、星瀚资本、同创伟业、东方富海、达晨创投等国内知名机构投资人1000多位,拥有超百万线上创业资源,平台生态交易额达数亿元

我们提供优质的双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三招三引(招才引智、招企引税、招商引资)、投融对接、创业孵化、科技园区运营、产业基金运营、双创平台运营和离岸孵化器等。


2点赞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记录